双脚即世界,出门即山河!西藏、内蒙自驾13000公里游记 30

 1     2     3     4     5     6     7     8     9     10    11    12   13    14    15    16    17    18    19    20

 21    22    23    24    25    26    27    28    29    30    31    32    33    34    35    36    37    38    39

返回主页

 

第27天 9月22日  敦煌莫高窟   晴


今天安排敦煌休整,早上一个懒觉到9点才出来酒店。早穿皮袄午穿纱,怀抱火炉吃西瓜的西北地区,其实9月并不冷,外面阳光灿烂,又是晴空万里,清风相随了。

敦煌有名的沙洲市场,其实这里是个夜市,当然也有早餐,于是一捆羊肉串,一碗羊肉汤下肚后,我们前往举世闻名的景点 — 莫高窟。

出城沿着省道S314一直向东,崭新的柏油马路,就像是高速,路况非常好,西北有个特点,就是空旷,因此视线很宽,公路远远的延伸开去,一眼望不到头。

出城后,就能看到连绵起伏40多公里的鸣沙山,鸣沙山的最东面,就是著名的莫高窟了


行驶10公里左右,有个收费站


过收费站600米,右转往南,进入沙漠,再10公里的样子,就到了景区。


入景区的道路两边,绿树成荫,充沛的阳光洒下大地,让人感觉是到了夏天,然而,就是这条路,带领着我们,穿越一千三百多年...


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,景点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区往南25公里,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。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,历经十六国、北朝、隋、唐、五代、西夏、元等历代的兴建,形成最丰富的的佛教艺术圣地。

   虽然不是五一十一的国定假日,但这里却依然熙熙攘攘的很多游客,还有大量的外国人,可见莫高窟的声誉和魅力。
 

景区门口是个广场,周围有些干涸的河床,或许古代,这里也应该是河水泛波,绿草盈岸。但如今,这里只能去想象那些不再的传奇。


大门外的一片空地上,高高低低的建着几座僧人的圆寂塔,黄泥塑成,外敷白色,形似葫芦。

   其中一座,便是王圆禄!这个敦煌石窟的罪人!

莫高窟就是因为他而被世人所知,也是因为他,莫高窟几乎遭受了灭顶的灾害,这个王圆禄究竟何许人呢,允许我讲个故事吧:

   王圆禄,本是湖北麻城的一个农民,逃荒到甘肃,又成了一个落魄的道士,后来从军,没多时又耐不住兵役之苦就做了逃兵,他沿路来到敦煌,当时的莫高窟已经落寞,没有那么多的香火客来了,非常冷清。王圆禄就在莫高窟里住下,每天打扫寺院。

   本身是道士的他却在佛教的寺庙里居住生活,就已经有点戏剧化了。他没想到,自己就这样当上了莫高窟的家,他更不会想到,他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。辉煌的敦煌艺术,正在他的手上。
  
   王道士每天起的很早,而且喜欢到洞窟里转转,就像一个老农每天看看他的宅院。他对洞里的壁画有点不满,因为它们暗乎乎的,看着有点眼花,如果能亮堂一点多好呢,于是他找了帮手,拎来石灰,用草扎成的刷子开始了他的粉刷。就这样,唐代的笑容、宋代的衣冠、在他一下一下的粉刷中,变成了一片净白。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,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。他算来算去,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,就刷这几个吧,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。
 

当洞壁全刷白后,中座的塑雕就显得过分惹眼。在一个干干净净的农舍里,她们婀娜的体态过于招摇,她们柔美的浅笑有点尴尬。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,我是一个道士,应该供奉天师、灵官菩萨才对,于是,他又借来铁锤,把几座塑雕进行了整修,结果,婀娜的体态变成碎片,柔美的浅笑变成了泥巴。然后再拌点泥,开始堆塑他的天师和灵官。像顽童堆造雪人,这里是鼻子,这里是手脚,总算也能稳稳坐住。行了。再拿石灰,把它们刷白。画一双眼,还有胡子,像模像样。

   1900 年某一天清晨,王道士依然早起,辛辛苦苦地清除着一个洞窟中的积沙。没想到墙壁一震,裂开一条缝,里边似乎还有一个隐藏的洞穴。王道士有点奇怪,急忙把洞穴打开,满满实实,一洞的古物!
  
   他完全不能明白,他已经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门户。一门永久性的学问,将靠着这个洞穴建立。无数才华横溢的学者,将为这个洞穴耗尽终生。中国的荣耀和耻辱,也将由这个洞穴吞吐。

他在洞窟里随手捡翻,当然看不懂这些东西,只觉得事情有点蹊跷。为何正好我在这儿时墙壁裂缝了呢?或许是神对我的酬劳。趁下次到县城,捡了几个经卷给县长看看,顺便说说这桩奇事。

   不久,甘肃的官府知道了这件事,希望把这些文物运到省城保管。但是东西很多,运费不低,官僚们又犹豫了。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随手取一点出来的文物,在官场上送来送去。

   中国是穷,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,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。中国官员也不是都没有学问,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,推测着书写朝代了。但他们没有那副赤肠,下个决心,把祖国的遗产好好保护一下。他们文雅地摸着胡须,吩咐手下:“什么时候,叫那个道士再送几件来!”已得的几件,包装一下,算是送给哪位京官的生日礼品。

   就在这时,欧美的学者、汉学家、考古家、冒险家,却不远万里、风餐露宿,朝敦煌赶来。他们愿意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,充作偷运一两件文物回去的路费。他们愿意吃苦,愿意冒着葬身沙漠的危险,甚至作好了被打、被杀的准备,朝这个刚刚打开的洞窟赶来。他们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烟,而中国官员的客厅里,也正茶香缕缕。
 

没有任何关卡,没有任何手续,外国人直接走到了那个洞窟跟前。洞窟砌了一道砖、上了一把锁,钥匙挂在王道士的裤腰带上。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,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,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,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,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,一切的一切,竟是这个肮脏的土道士。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。

   只是略略交谈几句,就知道了道士的品位。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,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。就像用两枚针换一只鸡,一颗钮扣换一篮青菜。就这样,他们一批又一批,用难以想象的低价,换取了敦煌莫高窟的大量经卷、绘画、文物...

   道士也有过犹豫,怕这样会得罪了神。但解除这种犹豫十分简单,其中有老外哄他说,自己十分崇拜唐僧,这次是倒溯着唐僧的脚印,从印度到中国取经来了。好,既然是洋唐僧,那就取走吧,王道士爽快地打开了门。这里不用任何外交辞令,只需要几句现编的童话。一箱子,又一箱子。一大车,又一大车。都装好了,扎紧了,出发。

   没有走向省城,因为老爷早就说过,没有运费。好吧,那就运到伦敦,运到巴黎,运到彼得堡,运到东京。

   王道士频频点头,深深鞠躬,还送出一程,依依惜别。  

   有一位叫斯坦因的英国人,据书中记载,当时他离开敦煌的时候,用来装经书的驼队,在戈壁滩上远远看去就像一列火车。

就因为这个道士,使得藏经洞大半的宝贵经卷流传到国外。现在英国博物馆,日本都还有大量的关于莫高窟文献资料的存在。所以日本人才能趾高气扬的在敦煌宣称什么“敦煌在中国,但敦煌学却在日本”的理论。
 

面对道士塔,我的心在恨,但研究敦煌学的那些专家们,应该比我恨得还狠。他们铁板着脸,一钻几十年,潜心研究敦煌文献。文献的胶卷可以从外国买来,越是屈辱越是加紧钻研。但来到这里,也只能和我一样,王道士的圆寂塔前,默默的走过...

   在外围拍了几张照,买了门票进入游览。

景区的飞天塑像

景区入口

进入景区不准带照相机,有专门的寄存点。可能这是为了保护壁画,因为闪光灯会让壁画的色彩产生氧化。

   这里还有专门的导游领路并且讲解,导游还有一个作用,就是阻止游客不小心破坏了这里的一切。相机被寄存,所以只能用手机在不被发觉的情况下偷拍几张了。


莫高窟不愧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佛教展示地。虽然来之前,我事先听过和读过很多资料,但此刻置身此地,我还是被那绘画震动,墙上的飞天、反弹琵琶、仕女、马球、佛祖、涅磐...形态各异,这些留在墙上的神佛天使,并不充满匠气,反倒是栩栩如生。很难想象那些画师在昏暗的光线下,用他们丰富的想象,历年历代,不倦的努力,完整了完美世界的想象,让人的梦想进一步延伸,让佛学达到空前的高度,在这里造就了一个无比完美的世界。

“各位脚下踩的是九百年前的莲花砖,眼睛看的是一千三百年前的泥塑艺术……”解说员低沉、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解说让人不由对这千年以前一笔一画、一点一滴凿出的文明肃然起敬,几乎带着虔诚的心,触摸这些已褪去铅华的佛与菩萨、壁画与彩塑,体味着敦煌的盛与衰、荣与辱、沉与浮...


时间都那么苍白,这一切就在眼前,我仿佛能看到那画匠用最虔诚的心正在一笔一划的细细勾画,一切很静,静得只有悉悉的笔触在墙上的绘画,那笔触满是事师的向往和敬仰,画师画得专心,完全不理会窟外流逝的岁月...


敦者,大也。煌者,盛也。往日的辉煌胜景,已完全出现在眼前!
   我不是一个绘画爱好着,同样的对于壁画也缺乏足够的鉴赏力,然而面前的壁画却给了我足够的震撼。我很清楚,这些绘画代表着一个鼎盛的年代,一个集浪漫,权力,力量与一身的王朝。

游历一个个洞窟,就象穿行于历史的隧道,时空交错间,敦煌的情与爱、喜和悲、繁荣与动荡、虔诚与背叛、杀戮与掠夺,仿佛一幕幕回放,或骄傲,或自豪,或愤怒,或叹惜,五味杂陈...

无论是佛教还是艺术,在这里,全部都升华
   所有的都不曾记忆,也不曾忘却
   都那么深深刻在历史彼岸
   我很幸运 今天终于见识到了

带着满满的收获走出莫高窟,我仿佛已经经过了一次洗礼。久久回望中,视线模糊间,电影《敦煌》中的片段却越发清晰,很久很久以前繁华充满生气的那座城浮现眼前,耳畔响起集市的热闹,远处飘来隐约悠扬的驼铃,还有古战场金戈铁马的回音...

   历史记忆被拉长、再拉长,汇入岁月长河,大浪淘沙,然后沉淀,再沉淀...

   莫高窟,它不是一道美景,却足以让我回味良久。
   时间越久,越厚重,越有韵味、越流光溢彩。
   循迹敦煌的兴衰繁沉,犹如品读一帧情节跌宕悲壮的精彩长卷,荡气回肠...


在这饱经历史洗涤的洞穴中,在那茫茫无人的戈壁上

   莫高窟,你已把千年来所有的美丽,都滞留在了这里...


进来时没发觉,在景区的入口处,原来也是色彩斑斓,绿的树、黄的花、各色的叶子以及嫩绿的草地,充满了色彩和生机。舒展的枝体,绽放的花朵,热烈奔放的气息感染着来这儿的每一个人,也让沉寂的沙漠也有了生气。

   在这西北大漠腹地,看到它们的一瞬间,我竟有一丝眩晕迷惑:“真的假的?”疑问其实有点多余,那浑身散发的生命气息早已说明一切,那一刻,为这大漠深处蓬勃涌动的生机和活力,心底涌起一阵感动。

是啊,谁说沙漠中只能有黄色,这里分明就是大漠羌笛声中的一段江南牧笛声,婉转清扬,欢快灵动


很难想象,在这少雨缺水的西北大地,要栽活一大片鲜花该要怎样的坚持,粗犷的敦煌人让世人看到了他们对生命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,这花,这怒放的身姿,不正是敦煌精神的化身?大概正因了这永远向上的精神,才成就了举世惊艳的艺术形象 — 飞天。


按原路返回,在市区吃了中饭后回到酒店休息。趁着时间还早,于是在酒店旁边理发,洗车。这里提一下,敦煌地区干旱缺水,洗车费用也特别高,40元。

   晚饭是敦煌有名的顺张驴肉黄面


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,号称中华一绝,到敦煌来旅游的人都会在路边看到很多驴肉黄面馆,但数顺张驴肉黄面最正宗,去敦煌玩的朋友要记得了。


原来是驴肉加黄面,分开吃


由于没开车,饭后,我们打的来到沙洲市场淘宝


沙洲市场位于敦煌沙洲市阳关东路,夜幕降临,华灯齐放,这里彷如一个星光夜市,既有风味独特的当地小吃,而且工艺品、农副产品、土特产品一应俱全。

  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喝茶,休憩


毫无疑问的说,这里到处可以欣赏到地道的敦煌民俗,这里又是一道敦煌亮丽的风景线。


胡杨木雕

这里很多玉器饰品,都用了新疆的和田玉

葫芦微雕

骆驼骨雕


飞天造型,反弹琵琶,自然也不能少


夜光杯

夜明珠


胡杨木的印章

敦煌特产


   喝着1.5元一杯的杏皮水,酸酸甜甜,沁入心脾,我们在市场中缓慢踱行,不知不觉中,眼前的琳琅满目的工艺品都在逐渐消失,眼中熙熙攘攘的人群也渐渐模糊...历史的沧桑,文化的辉煌,千年的失落,往来于沙漠中的驼队,开凿莫高窟的工匠,讲经说法的僧侣...再次一幕幕地涌上心头,浮现于眼前。亘古不变的沙漠戈壁,风吹着沙,也吹着我们来到丝绸之路,看过了雅丹和边塞的荒凉,感受了阳关、玉门关的夕阳,又在夕阳下走进了鸣沙山,望见了月牙湖水,又在莫高窟回眸了一眼,穿越了千年!转眼间,又变成了满天星空、银河璀璨...


   大月氏、匈奴、吐蕃、回鹘、张骞出使、苏武牧羊、王维吟诗,数不清的面孔,数不清的名字...

   花开不断,兵戈不止,乱云飞渡,人事更迭。这块土地有太多太多的故事,直到斗转星移,岁月老去,所有开过的花,再也无从寻觅,所有的皮囊色相,尽数埋在漫漫黄沙里...

   敦煌,一个辉煌过的城市,2天里带给我如此多的体会和感慨,真的无法忘记...

   夜幕中的飞天

记忆中的石碑


至此,敦煌之行已经结束,几许留恋,几许不舍,又几许满足...
  
   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饮琵琶马上催。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?心里默念着王翰的这首诗,感慨万千。明天我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,出来已有一个月,一路上虽然有美景相随,但旅行中的滋味万千,只有自己体会,接下来的我们,只能继续坚定!

   祝愿那些在路上的...已到达的...离开的...留下的...都一切顺利!

   再见,敦煌;再见,玉门关!

   今日费用统计:
   敦煌天悦酒店后面停车费:15元
   李广杏干:10元
   沙洲市场早餐、小吃:49元
   敦煌加油站汽油:325元
   敦煌去莫高窟出城费:5元
   莫高窟停车费:6元
   莫高窟门票:160*3=480元
   回来进城费:5元
   德克士中饭:85元
   洗车:40元
   第二晚停车费:10元
   晚饭顺张驴肉黄面:83元
   出租车:5元
   今日行程:51公里  
   今日费用小计:1118元
 

旅行需要记录,感受需要沉淀,这是为了再一次的出发...

     从额济纳回来好几个月了,一直想写点什么,但我却迟迟不能动笔,因为感慨太多,想法太多,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。而且近段时间杂务缠身,在额济纳的那份辽阔的心境似乎已经在心底里渐渐远去。加上这篇游记也已近尾声,心里也有种莫名的失落...

   我更愿意把自己2012年的西行记说成是旅行而不是旅游,是因为我觉得旅行是在行走中阅历,有种付出与得到之间的交换关系,而旅游则是走马观花的奔忙不息。对我来说,旅行是种艰辛的体验,旅游是逍遥的享受,旅行者在美景前发愣,旅游者在美景前拍照,旅行是看着地图,旅游是跟着导游,旅行是打着手语和当地人交流,旅游是边谈笑边听导游讲解...所以旅游收获的是轻松愉快的心情,而旅行却是长途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,领略自然、蕴育灵感,又仿佛是去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。然后经历了、见识了、懂得了世界沧海桑田、人生百相、世事变迁,彻头彻骨地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人生的看法,所以最大的收获,则是对生命意义的诠释,这样会对未来工作与生活做出全新的定位。这种收获,是影响终生的阅历和经验积累。

   这次出行,一路上也有太多地方不能深入,也是一样的浮光掠影。对这个世界来说,视觉是我们吸收信息最主要的方式,无论是在独克宗和梅里,还是青藏高原和敦煌,以及在额济纳,给我们的冲击无疑是汹涌澎湃和强烈的,这样的感受,绝对是一种人生的财富,它会让我们不限于一个固定模式,失去对世界的新鲜与热爱。而对于旅行中的匆忙,倘若能够时时感悟和反省,将旅途中一系列的见闻在每个夜晚重新复制一遍,把它们深深的印在自己的脑海里,或许会是一种很好的化解方式。

   对于后来,当面对漫天金黄的胡杨,那种场面我不知道如何更好的去描述,做为一名以旅行为目的到此的游客,我不想让我的文字呈现哪怕是丝毫的猎奇趣味,而这些事情就那么自然地发生着,像当初在云南的飞来寺,身后的卡瓦格博,不动声色,却撼人心魄。
  
   今天终于稍稍能清闲了一下了!静悄悄的夜晚,打开电脑,游览旅途中的一张张照片,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,凤凰传奇的辽远的声音,节奏的鼓点,大气的歌词,豪放的感情,一下就把我带回了那个披星戴月的额济纳第一夜...

 

 1     2     3     4     5     6     7     8     9     10    11    12   13    14    15    16    17    18    19    20

 21    22    23    24    25    26    27    28    29    30    31    32    33    34    35    36    37    38    39